一起学党史 ㊻ 敌进我进 敌后抗战

发布者:主站信息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5-31浏览次数:1443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校微信公众号特开设“一起学党史”专栏,持续推送党史故事100篇,与大家一起学习党史知识,重温历史伟业,感悟思想伟力,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上做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决定,并提出创造根据地、牵制和相机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保存和扩大自身及争取民族革命战争领导权的基本任务。洛川会议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基本任务和各项具体政策,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指明了方向。

洛川会议会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深入敌后,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将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这就是敌后战场

    对进入战场时只有几万余兵力的八路军、新四军来说,如果不合理布局,非但不能发挥作用,而且会“陷于被动的、应付的、挨打的、被敌各个击破的境遇中”。毛泽东谋划的战略方向是:向日军进攻的相反方向挺进,到敌后去开辟抗日根据地。这一全新的战略布局后来被概括为“敌进我进”

    1937年9月、10月间,八路军在平型关、雁门关、阳明堡机场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拉开了开辟华北敌后战场、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序幕

    1939年1月,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后改为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在1941年彭真赴延安后,由聂荣臻任书记)成立,彭真担任书记。分局下设晋察冀边区、冀中和冀热察三个区党委。按照中共中央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指示,晋察冀根据地自下而上进行了村、区、县、边区各级政权的民主改造和民主选举运动,使抗日统一战线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权体系、民主制度在边区更加完善起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也有了发展,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940年初,冀热察区党委和挺进军派苏梅、钟辉琨带一个主力连和平北游击支队进入平北,站住脚之后,又派白乙化率第十团开入平北,很快建立了数块游击根据地,到这年年底,平北发展为有五个抗日联合县政府和40万人口的大块游击根据地,边区在平北设立了第十四专署。至此,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展成为包括晋察冀边区、冀中和冀热察三个战略区,拥有90余个县政府和1500余万人口的广大区域,成为华北敌后抗战的坚强堡垒。在正确的理论、路线和政策指导下,在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斗争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成为敌后模范根据地。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形势图

    从晋察冀根据地开始,敌后根据地如同四散的火星迅速形成燎原之势,为取得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章图文:中国共产党员新闻网、共产党员网、陕西日报

编辑:李晓霞